金針集 : 反新發區火上加二油 勢比反高鐵熾熱

2012-9-25

因新界東北發展問題而引發的一場大風暴,究竟會在何時結束,相信沒有人能預計到。這個全名稱《新界東北發展區規劃及工程研究》(新發區)的計劃,已 成眾矢之的,正如本版紀曉風日前撰文預告,在上周六於上水寶運路一草地舉行的第三階段公眾參與活動的最後一場諮詢會,定必「亂過亂世佳人」。果然,六大派 (鄉事派「原居民」、地產商派、非原居民派、本土社運派、城邦論派,以及反對新發區的泛民議員派)中,原居民與社運派、非原居民等發生多次衝突,場面幾度 失控。

綜觀這場以反對新發區為主的運動,筆者認為,甚有兩年多前社運青年反高鐵的影子,進一步說,就是反高鐵事件第二波的大型社會運動,而 且勢頭更比反高鐵一役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蔓延及發酵的機會更大,儼如星星之火,燎原之勢,曠日持久。這是因反對新發區比起反高鐵,增添了兩大元素,就是 「反對地產霸權」及「反對中港融合」。

回顧反高鐵一役,當時是為一個重點單一議題而反對,就是保衞家園,一眾石崗菜園村居民以及仗義保衞菜園村的社運界人士,為反對政府遷拆菜園村而進行抗爭,繼而引發多個反高鐵的理據,包括高鐵造價669億過高、未能解決「一地兩檢」的問題等等。

其 實當時亦有反對聲音指,建造高鐵出現「官商勾結」情況,如立法會有多位議員,何鍾泰、林健鋒及石禮謙,前者是中國建築國際集團的非執董,後兩者是新昌營造 集團的獨立非執董,兩間公司亦表示會參與部分工程的投標,但三人沒有向立法會申報利益。另外,亦有人質疑,高鐵用意是為方便內地人來港更為快捷,對港人的 好處則不多。但這兩個元素,在當時仍未發酵至「反對地產霸權」及「反對中港融合」的層次。

但反高鐵一役後,「地產霸權」一詞及其帶來的影 響,經常被市民掛在嘴邊,這歸功前地產商助理潘慧嫻的著作《地產霸權》帶來的啓示,加上去年美孚新邨居民反對新世界集團在區內起屏風樓,社會反對「地產霸 權」的意識已相當熾熱。至於「反對中港融合」方面,自從中央在2003年開放「自由行」令合資格內地人士來港旅行後,「自由行」為香港帶來的問題,比其帶 來的經濟利益顯得利害參半,包括內地孕婦到港衝閘分娩、「雙非嬰」問題、上水「水貨客」為患等問題,近兩年已成為香港社會的熱話,更有「香港陸沉論」出 現,「反對中港融合」的聲音亦愈來愈高亢。

觀乎今次反新發區的運動,正是命中了「反對地產霸權」及「反對中港融合」這兩大議題。一來,新發 區醞釀已多年,部分地產商已在新發區「落釘」,擁有大批地皮,希望透過新發區發展地產項目去謀利,已是路人皆知的事。況且政府日前放風,回收所有新發區地 皮只是建議,地產商大有避開收地的機會,隨時會轉軚支持政府。

筆者問過公共專業聯盟政策發言人黎廣德,他指政府若以公私合營方式去發展,就可避開到立法會申請撥款,但估計在補地問題上,會最少蝕1400億給地產商。但如此一來,則勢將為「反對地產霸權」火上加油。

而「反對中港融合」這點更不容置疑,反新發區運動其中一股重大聲音就是反對新發區變成「深圳後花園」,不希望內地人在該區「殖民」,在周六的諮詢會上,再次出現前港澳辦常務副主任陳佐洱口中「令人痛心」的港英龍獅旗,就可見一斑。

在新發區內的非原居民要反「滅村」、保衞家園聲音下,再加上「反對地產霸權」及「反對中港融合」這兩大元素,這場反新發區運動,勢將成為比反高鐵更厲害的一場社會運動。

來源:紀曉風 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notes/%E7%B4%80%E6%9B%89%E9%A2%A8/%E9%87%91%E9%87%9D%E9%9B%86-%E5%8F%8D%E6%96%B0%E7%99%BC%E5%8D%80%E7%81%AB%E4%B8%8A%E5%8A%A0%E4%BA%8C%E6%B2%B9-%E5%8B%A2%E6%AF%94%E5%8F%8D%E9%AB%98%E9%90%B5%E7%86%BE%E7%86%B1/529978553686039

香港觀察:深藍港英旗代表了甚麼?

2012年9月26日

9月22日,特區政府就新界東北發展計劃舉行最後一場諮詢會,由於涉及敏感的收地問題,結果爆發衝突。

幾千名反對計劃的居民到會場抗議,他們高舉上書「撤」的大字旗幟,要求政府撤回計劃,期間多次與支持者肢體碰撞,呼喊要講台上的發展局局長陳茂波「下台」,有人向他投擲水樽。有「香港自治運動」成員更高舉前港英政府的深藍旗幟,向現政府示威。

抗議激烈,其原因是甚麼?

不遷不拆

反對計劃者的要求是「不遷不拆」,希望保持現有的鄉郊綠色生活,質疑所謂的新界東北計劃並非為港人福祉,而是將東北地區變成「 內地富豪後花園」,為內地富人規劃建造豪宅,還會設立免簽證區,方便內地富人入境就近購物娛樂。

陳茂波雖然堅稱絕不搞「雙非富豪城」、「內地富豪後花園」,但抗議者不「收貨」,更指東北發展實際上是向內地「割地」,提升到「賣港求榮」的層次。

抗議者並非沒有根據,因為行政長官梁振英予人的印象就是加速中港融合,這思路貫徹他整套施政方針。而過往政府就東北發展計劃的放風中,也確有種種蛛絲馬跡。反而是後來政府高層的否認,令人覺得是在敷衍塞責和拖延瞞騙。

本土意識

2009年內地《南方都市報》的一篇報道,當中就清楚引述規劃署副署長梁焯輝稱,古洞北和粉嶺北鄰近深圳,署方作禁區規劃研究時,曾諮詢深圳內地居民意見。梁焯輝明言,諮詢時曾有深圳市政府官員表示,希望可更便捷到香港看電影、飲茶,但不想每次都要去到尖沙咀和中環,如果未來在新界北新市鎮設有大型商場,附設戲院及食肆等,應有市場。

類似梁焯輝等香港官員的言論,怎不會引起港人的反感?事實上,香港近年已是本土意識興起,不少港人不滿內地強勢壓境,從反高鐵、反內地人來港自駕遊、名店D&G只歡迎內地客風波、反國民教育、反內地水貨客擾民,貫穿的都是一股對原有生活方式會被內地侵蝕的憂慮。

這種社會氣氛下,梁焯輝傳達的訊息相當清晰,就是政策制訂前有先諮詢內地官員;而內地官員也明言,希望將香港東北建設成方便內地人來港購物消閒的地區,這一切,皆令「內地富豪後花園」的懷疑揮之不去。

不錯,在本港的傳統左派和內地官員眼中,反融合和持本土意識的港 人,既享受自由行的經濟甜頭,又反對融合,即使不是漢奸也是不知好歹。但對不少港人來說,近年自由行等融合措施雖然帶來經濟好處,但亦炒高了樓價和奶粉價,一些內地客在公眾場所的喧鬧和不衛生,也轟傳網絡。

有港人認為,內地人只有兩種,窮的不排隊和隨地吐痰,希望佔盡本港房屋、醫療和福利資源;有錢人則是勢利囂張的貪官和暴發戶。這有點與清末中國人看白種人有點相似,就是認為對方是一群炮利船堅的野蠻人,忌憚對方勢大,但又認為對方道德卑下,敬鬼神而遠之。

宣洩不滿

東北發展計劃涉及收地賠償,本來就很棘手,再加上本土意識興起的背景,更成為全港熱論的議題,令抗議運動除了權益外更帶上道義的色彩。

而久違了的深藍色港英旗, 近日也一次一次的出現在抗議活動中,包括七一遊行、反水貨活動、反東北發展計劃等。據悉,近期港英旗幟在一些紀念品店裏銷量增加。傳統左派和內地官員對此不言而喻是觸動了最敏感的一條神經。已退休多年的前港澳辦副主任陳佐洱就忍不住說,見港英旗令他痛心。

務實的港人豈不明白港英時代早過去15年了,沒可能回頭?持港英旗揮舞的抗議者,只是希望宣洩對現實的不滿,有擔心寧靜的生活受干擾和資源遭分薄;也有擔心來自中央的干預越來越多,香港加速失去相對於內地的特點,包括法治、廉潔、言論自由,如此而已。

持港英旗揮舞的抗議者宣洩對現實的不滿

內地人佔盡香港資源引發港人不滿

來源: BBC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hong_kong_review/2012/09/120925_hkreview_hkflag_byhuangweiguo.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