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界東北發展:取消中港邊界,實現中港對接

政府撥款夷平新界東北農村,是為了方便在香港建設大陸商貿活動區,大陸人免簽證進入,取消中港邊界,實現中港對接,證據就在政府的《香港2030》規劃文件:

P.17: 娛樂中心:建議中的娛樂中心可包括各樣的設施,例如高爾夫球場、名店購物商場等,也可以設置度假酒店,以吸引內地(免簽通行證)海外和本地的客源。

P.18 : 中外商貿博覽園:……博覽園的成敗也取決於是否具備獨特優勢例如內地人士可免簽通行證進出。

P.35 中外商貿博覽園的功能:而內地人士可以免簽通行證到河套區內旅遊和工作,進出方便。

香港2030研究:http://www.pland.gov.hk/pland_en/p_study/comp_s/hk2030/chi/wpapers/pdf/wpaper32.pdf

深港融合打造泛珠三角地區發展新引擎

日期:2013-03-06

從國家戰略層面打造深港合作區

  ——深圳特區報記者專訪全國政協委員黃揚略

  “前海合作區的開發要抓緊,深港之間更廣範圍、更為縱深的合作,也要從國家戰略層面來謀劃。”2日,全國政協委員、深圳報業集團社長黃揚略在京表示,要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打造深港合作區,將其建設成為亞太地區最具活力的國際大都會。

  針對深港合作,他提出不少具體建議,如推進兩地重大基礎設施的對接等。他還建議國家有關部門牽頭,研究制定深港合作區發展戰略規劃,從國家層面明確合作區戰略定位和重點,香港廣東和深圳市則需要成立深港特別合作區建設發展協調委員會,定期研究合作重大事宜。

  深港合作舊事“新提”

  2日在北京召開的在深全國政協委員座談會上,黃揚略說,他提出的《從國家戰略層面打造一國兩制框架下的深港合作區》提案,是從舊話題中找出新意,“此前,有全國政協委員提出打造深港河套地區、提出前海開發,都成功了。這一次我重提深港合作,是借助前海開發的契機,以前海開發為引擎,在”一國兩制“的大框架下,在粵港合作的大背景中,全面啟動金融、科技文化、教育、醫療、環保等領域全方位深度融合發展的深港合作區建設,以促進香港進一步繁榮穩定,並逐步建立珠江三角洲乃至亞洲最具活力和輻射力的經濟文化開放合作地區,使之成為代表中國參與世界競爭的‘國家隊’。”

  “這一設想對於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方略、打造新時期廣東乃至泛珠三角地區發展新引擎,以及更好地發揮經濟特區示範帶動作用、繼續推進我國改革開放事業具有重大意義。”為此,他建議把建設深港合作區納入國家發展大戰略,在下一個“五年規劃”和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中加以明確,從國家戰略層面予以謀劃並積極推動。

  當務之急推進基礎設施對接

  黃揚略委員認為,從國家戰略層面建設深港經濟文化合作區,打造亞太地區最具活力的國際大都會,首先要對接的是重大基礎設施。“這是當務之急。”他認為。

  “兩地應進一步完善跨境基建項目聯席會議制度,統籌規劃並加快跨境項目的推進,並加強發展戰略的研判。對於項目所需要的資金,可由深港兩地政府組成金融控股公司,由該公司為兩地大型跨境基建提供融資。”他說。

  具體來說,他認為有幾個項目可以儘快推進。如,加快東部過境通道和蓮塘/香園圍口岸的建設,實現“東進東出,中進中出,西進西出”的深港跨境公路交通總體格局。同時,結合郵輪港口建設,改善蛇口口岸;結合機場擴建,建設新的水運口岸;結合東部地區旅遊發展,儘快啟用和建設大梅沙、西涌和南澳水運口岸;結合深港機場連接線建設,在前海建設城市航站樓,使前海具備航空口岸功能。

  以前海為引擎推進縱深合作

  目前,前海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正熱火朝天開發,如何利用好這個新時期深港合作重要引擎?黃揚略認為,15平方公里的前海,地域相對狹小,產業亦主要聚焦于現代服務業。“從中長期發展考量,前海的面積一定要向縱深擴容,產業合作的領域也一定要從單一的現代服務業向全方位、多領域延展。”

  因此,他提出,一要加快香港新界東北開發,推進深港河套地區建設。深港邊境的河套地區,是深圳河在落馬洲和皇崗口岸的河段截彎取直之後形成的,一直是雷聲大雨點小,為此他建議香港特區政府應當加快新界東北的發展,儘快釋出邊境土地,同時對深港河套地區的功能儘快形成共識,使之與前海功能相搭配,加快開發建設

  對深圳而言,黃揚略認為,可以依託二線關,將過去“二線關”內的深圳南部地區,即深圳原特區內四區,規劃為深港合作的戰略縱深區。“在戰略縱深區內,不僅可以與香港展開深度的產業合作,借鑒香港的稅收和經濟制度,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而且可以深化改革開放,更全面借鑒香港行之有效的法制制度、社會管理制度和行政績效管理制度。”黃揚略認為。

  相關鏈結

    全國政協委員朱鼎健認為——

  深港融合深圳要有“個性”

  無獨有偶,全國政協委員朱鼎健也關注深港合作打造大都會圈的話題。但他認為,深圳一定要堅持自己的國際定位,保持自己的“個性”和“特色”,避免湮沒在香港的影響之下,處於從屬位置。

  他認為,深圳的電子信息等高新技術產業,就是深圳的產業個性和優勢,在推進深港大都會進程中,完全可以發揮主導作用,成為國際創新型企業研發、融資、生產的基地,而且深圳的高端製造業也是世界級水平,還有條件推進適度重型化工業。由於香港服務業一業獨大的格局已成定局,香港一直有產業空心化的憂慮,由深圳來主導發展高新製造業、高新技術產業,完全可以使深港大都會的產業結構更實,基礎更厚,輻射帶動能力也更強。

  此外,朱鼎健認為,深港大都會的一大挑戰就是在文化還有體育上提升影響力。在這個方面,深圳市已經有文化立市的目標,投入建成了一些國際一流的硬體設施,而且背靠內地非常豐富的文化產業資源,還可以借助IT業的強大基礎,發展動漫、音像、電玩等系列創新科技文化產業,形成超越香港的產業優勢。

  朱鼎健表示,深圳總面積是香港的兩倍,發展空間較大,在生態宜居城市建設、大型綜合休閒旅遊產業發展等方面都有香港沒有的獨有優勢,深圳大力發展大型綜合旅遊產業,可以大大提升深圳和深港大都會的魅力。

  “兩地的融合過去更多地體現在經濟層面,現在兩地民眾生活的融合不斷緊密,這其中也不斷會出現挑戰和問題,需要有預見。比如,預計在未來,會有香港人選擇到深圳養老,這都需要有預見性地關注和謀求解決出路。”他認為。

(原標題:從國家戰略層面打造深港合作區)

(編輯:魯飛)

來源:深圳特區報網絡版

http://big5.southcn.com/gate/big5/www.pprd.org.cn/news/dongtai/201303/t20130306_36497.htm

——————————————————————————————————

評論:

破壞一國兩制,促進深港融合
中央沒有停下來過!

大陸根本就係當香港(借助新界東北)係佢既經濟碼頭,
依靠香港優勢令深圳前海既經濟 達至國際化,
犧牲了香港,卻令深圳最終超越香港,
大陸能夠擁有自己既「國際金融中心」!

全國政協黃揚略:
一定要加快新界東北開發,推進深港河套地區建設,儘快釋出邊境土地!!

全國政協朱鼎健:
深圳一定要堅持自己的國際定位,避免處於從屬位置。是深圳的產業個性和優勢,在推進深港大都會進程中,完全可以發揮主導作用,超越香港的產業優勢!

蓮塘口岸工程極速上馬 割地要塞申撥款

2012-10-23

 

【本報訊】連接新界東北及深圳東部的蓮塘/香園圍口岸,為內地人直接進入特首梁振英提倡的「邊境特區」的主要關口,口岸工程正火速上馬。發展局計劃向立法會申請撥款1.8億元,興建口岸旅檢大樓、出入境等設施,盼於2015年初動工,趕及2018年啟用。發展局指新口岸是應付龐大的跨境旅客,否認為「邊境特區」服務。 記者:譚靜雯

深港兩地政府於2008年拍板興建蓮塘/香園圍口岸,為港深第七個陸路口岸,連接深圳東部,每天可處理3萬跨境人流,以及1.7萬架次的車流量。

擬斥資1.8億元建設施

根據發展局提交予立法會的文件顯示,當局計劃明年1月向工務小組和財委會申請撥款1.8億元,展開新口岸設計、工地勘測及興建包括旅檢大樓、出入境大堂、公眾停車場等設施。若工程獲財委會批准,當局會在2015年初開始建造工程,並在2018年啟用。
發展局發言人稱,新口岸將採用「兩地兩檢」模式,與現時羅湖口岸相似,日後聯檢大樓也會分兩層辦理出、入境的手續。
不過,蓮塘/香園圍口岸被指是「割地賣港」計劃的一部份,文件顯示,蓮塘口岸已被納入國家「十二五」規劃及《粵港合作框架協議》內。特首梁振英「御用」智庫一國兩制研究中心前年推出的研究指,新界東北新發展區內的坪輋/打鼓嶺區,納入可讓內地人自由出入境的「邊界特別發展區」,並實施內地居民「落地簽注」政策,內地人只須持有內地身份證及往來港澳通行證,便毋須向相關公安局提前辦理赴港簽注,可即到即簽形式直接進入「邊境特區」。蓮塘口岸毗鄰坪輋/打鼓嶺新發展區,打通關口成為融合的最佳證明。

興建行車路接通粉嶺

此外,政府計劃興建一條雙線雙程行車路,連接蓮塘香園圍口岸及粉嶺公路交滙處,行車時間可由現時30分鐘大幅縮短至8、9分鐘。政府早前表明會微調新界東北新發展區的發展密度、增加公營房屋供應。發展局發言人指,雖然新口岸也有計算新發展區人口的使用量,但強調口岸主要是應付龐大的跨境旅客,即使新界東北新發展區發展密度增加,也不影響口岸工程進度。

來源: 蘋果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1023/18046985

深圳河以南可建“特區中的特區”

2012-06-14

摘要:深圳和香港相隔一段狹長的深圳河。深圳河的這邊高樓林立,深圳河那邊山巒起伏。這片位居香港境內28平方公里的處女地,正是深港之間的邊境禁區(屬香港土地,歸香港管轄)。候任特首梁振英近日接受東方日報採訪時指出,深圳河以南28平方公里的土地可作為“特區中的特區”,地盡其用發展經濟,內地人和外國人均可免簽證進入。

 

南都訊記者康殷發自香港深圳和香港相隔一段狹長的深圳河。深圳河的這邊高樓林立,深圳河那邊山巒起伏。這片位居香港境內28平方公里的處女地,正是深港之間的邊境禁區(屬香港土地,歸香港管轄)。候任特首梁振英近日接受東方日報採訪時指出,深圳河以南28平方公里的土地可作為“特區中的特區”,地盡其用發展經濟,內地人和外國人均可免簽證進入。
未來香港發展中心在西北面
香港與深圳接壤的邊境禁區,以往扮演著防範走私、偷渡等緩沖地帶的角色,但隨著香港與內地融合,邊境禁區的政治敏感性陸續降低。香港政壇的有識之士,早就盯上了這片土地,認為是香港的一個增長點。 2009年,香港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在接受南都專訪時表示,可以考慮把香港和深圳的邊境做整體規劃,未來的邊境區域會是兩座城市的中心。 (來源:南方都市報 南都網)
而候任特首​​梁振英在接受東方日報採訪時再次提出邊境禁區的發展問題,根據梁振英的構想,香港邊境禁區可變成“特區中的特區”,將來甚至會變成除了中環、灣仔等核心區外,另一片可讓香港經濟騰飛的土地。
香港回歸已經15年,與內地已密不可分。梁振英強調不僅要著眼於香港發展,更要放眼整個珠三角。他說,澳門有橫琴,深圳有前海,廣州有南沙,邊境禁區料可成為香港和深圳經濟融合的紐帶。梁振英指出,目前珠江口東岸發展已經飽和,澳門橫琴、深圳前海和廣州南沙都在香港西北面。未來香港發展的中心,將在西北的大嶼山以及新界的元朗、天水圍和邊境禁區等地。
梁振英強調,邊境禁區早已不再是香港的邊遠土地,他計劃在上任後,盡快就如何從戰略上看待港深經濟融合進行研究,一切以香港利益最大化為依歸。
梁振英早就提過禁區免簽思路
其實,開發邊境禁區的設想,梁振英已不是第一次提出。早在2010年,時任港府行政會議召集人的梁振英在接受南都專訪時已經提出類似想法。 (來源:南方都市報 南都網)
當時梁振英強調自己的開發禁區的設想:未來可以容許深圳居民,甚至是所有內地居民,免簽注進入邊境禁區。而當內地居民需要穿過邊境禁區進入香港其他地區,則仍然需要使用簽注。同樣,因為邊境禁區屬於香港,香港居民或訪港旅客,從香港進入邊境禁區同樣不需要簽證。
這樣,未來在邊境禁區,內地居民只要持有合法身份證明文件,如居民身份證,即可以便利往來禁區,無須忍受漫長的過關等待。只要進入到禁區之內,內地居民就可購買到香港商品,除購物休閒外,還可享受金融服務,進行貿易洽談和會展商貿活動。梁振英指出,配合禁區免簽措施,未來在禁區與香港其他地區的邊界位置,有必要設立一個二線關,當內地居民進入香港其他地區時,則要通過二線關查驗簽注。
澳門有橫琴,深圳有前海,廣州有南沙,香港方面,深圳河以南28平方公里的土地可作為“特區中的特區”。 (來源:南方都市報 南都網)
———候任行政長官梁振英

來源: 南方都市報

http://gcontent.oeeee.com/0/8e/08e6bea8e90ba87a/Blog/307/6c0053.html

邊 境 禁 區 倡 設 「 發 展 區 」

2010/8/25

( 星 島 日 報 報 道 ) 一 國 兩 制 研 究 中 心 建 議 將 一 直 閒 置 多 時 的 二 千 四 百 平 方 公 頃 的 邊 境 禁 區 設 立 「 發 展 區 」 , 容 許 內 地 居 民 以 「 落 地 簽 注 」 方 式 來 港 , 只 需 要 出 示 內 地 身 分 證 或 港 澳 通 行 證 , 便 可 在 發 展 區 內 逗 留 七 天 , 令 該 區 發 展 為 粵 港 兩 地 的 新 商 業 核 心 區 域 。 一 國 兩 制 研 究 中 心 總 裁 張 志 剛 就 指 , 有 關 建 議 可 以 為 長 期 發 展 滯 後 的 新 界 地 區 注 入 經 濟 動 力 , 扭 轉 現 時 香 港 經 濟 活 動 , 過 於 集 中 在 維 港 兩 岸 。

特 首 曾 蔭 權 早 在 ○ 八 年 的 《 施 政 報 告 》 中 提 出 , 將 原 有 二 千 八 百 平 方 公 傾 禁 止 開 發 的 邊 境 禁 區 , 大 幅 縮 減 至 四 百 公 傾 , 從 以 騰 出 二 千 四 百 公 傾 的 土 地 作 為 開 發 之 用 , 不 過 特 區 政 府 至 今 未 有 完 整 的 發 展 規 劃 發 展 邊 境 用 地 。 而 一 國 兩 制 研 究 中 心 昨 日 就 發 表 「 香 港 邊 界 禁 區 發 展 策 略 」 的 研 究 報 告 , 提 出 有 關 發 展 邊 界 用 地 的 策 略 。

報 告 指 出 邊 境 用 地 一 帶 , 本 身 擁 有 接 連 深 圳 市 區 的 獨 特 地 理 優 勢 , 再 加 上 , 現 時 香 港 的 甲 級 商 業 及 金 融 用 地 嚴 重 不 足 , 因 此 充 分 利 用 有 關 土 地 , 並 且 在 有 關 土 地 中 採 取 對 內 地 人 士 特 別 的 出 入 境 政 策 , 屆 時 邊 界 地 區 將 發 展 成 為 香 港 新 的 城 市 副 中 心 。

報 告 建 議 在 邊 境 禁 區 、 新 界 東 北 「 三 合 一 」 發 展 區 中 的 坪 輋 / 打 鼓 嶺 地 區 , 以 及 落 馬 洲 發 展 走 廊 一 帶 , 劃 為 「 邊 界 特 別 發 展 區 」 , 並 且 在 「 發 展 區 」 內 對 內 地 居 民 實 行 特 別 入 境 政 策 , 方 便 內 地 人 在 「 發 展 區 」 進 行 商 業 活 動 。

由 於 「 發 展 區 」 鄰 近 內 地 , 再 加 上 有 關 的 入 境 政 策 , 較 現 時 的 自 由 行 更 加 便 利 , 因 此 香 港 的 專 業 服 務 業 、 醫 療 產 業 、 教 育 , 以 及 大 型 的 零 售 消 費 產 業 均 可 以 在 區 內 , 推 行 一 系 列 以 內 地 居 民 為 主 要 服 務 對 象 的 發 展 計 畫 , 當 中 包 括 : 設 立 大 型 的 商 業 中 心 、 私 家 醫 院 、 私 立 大 學 , 以 及 大 型 名 牌 特 賣 場 等 。

報 告 又 建 議 將 邊 境 禁 區 西 部 的 米 埔 自 然 保 育 區 , 以 及 東 部 的 紅 花 嶺 山 林 地 區 劃 為 保 育 地 帶 , 並 在 有 關 地 區 發 展 生 態 旅 遊 之 用 , 而 區 內 在 一 九 五 ○ 年 代 之 前 興 建 的 圍 村 , 則 發 展 成 為 文 物 保 育 觀 光 地 區 。

張 志 剛 就 強 調 , 現 時 邊 境 的 二 千 四 百 平 方 公 傾 土 地 , 相 當 於 整 個 港 島 的 已 開 發 用 地 , 因 此 發 展 邊 境 用 地 正 好 解 決 香 港 發 展 土 地 不 足 的 問 題 。 他 又 指 , 現 時 香 港 城 市 規 劃 中 , 主 要 的 經 濟 活 動 集 中 在 維 港 兩 岸 一 帶 , 新 界 地 區 則 以 住 宅 區 為 主 , 經 濟 發 展 一 向 較 為 滯 後 , 令 不 少 新 界 區 的 居 民 需 要 到 維 港 兩 岸 一 帶 工 作 , 除 了 使 香 港 道 路 系 統 負 荷 沉 重 之 餘 , 亦 影 響 市 民 的 生 活 質 素 。

報 告 認 為 可 以 利 用 內 地 不 斷 發 展 的 經 濟 動 力 , 推 動 新 界 地 區 的 經 濟 發 展 , 扭 轉 香 港 經 濟 活 動 過 於 集 中 在 維 港 兩 岸 , 改 善 現 時 發 展 不 平 衡 的 局 面 之 餘 , 亦 可 以 為 香 港 提 供 新 的 經 濟 發 展 機 遇 , 解 決 年 輕 人 的 就 業 問 題 。

來源: 星島

http://www.singtao.com/archive/fullstory.asp?id=20100825a10

九年大計 鬼祟諮詢 樣樣早有定案 建環珠江口灣區香港被規劃

2011年02月08日

「環珠江口宜居灣區建設重點行動計劃」寫滿令人陌生的詞彙:深港串聯濕地打造「環狀跨界綠道」、「香港港」與深圳港交織生活圈「精華區」。尚未完成諮詢的項目原來早有定案:高鐵口岸設於西九、北環線及「準高鐵」西部快速軌道落成、新界東北和北大嶼山變成新市鎮。
這個主宰香港未來九年面貌、即將納入國家十二•五規劃的堂皇大計,港府諮詢期僅18個工作天。網民痛斥港府鬼祟, facebook累積7,000多人反對香港「被規劃」。
facebook流傳80後青年「可樂」在諮詢會踩場的發言,反映網民心聲:「如果呢個 plan寫咗入國家規劃, are we ever going to say no to it?」
記者:白琳 黃偉駿 雷子樂

搞豪宅化
新界淪內地人後園

灣區建設計劃重點為「宜居」,「一環六射」的綠道其實最終指向住宅,包括「低碳住區」、被列作新市鎮的新界東北發展區及北大嶼山。計劃聲稱為不同階層提供宜居區域,但保育團體直指,計劃旨在把新界豪宅化,新界將淪為內地人的後花園。

鬧市竟變低碳住區

本港銅鑼灣及旺角空氣污染嚴重,灣區計劃卻把這些鬧市列為低碳住區,雖然港府尚未就新界東北發展區規劃完成諮詢,北大嶼山發展更未展開諮詢,但文件圖表已把兩者清楚列為新市鎮,「依託區域公交網,適度提高公共交通通道沿線及網站周邊地區土地開發強度」。
新界東北發展關注組成員陳劍青質疑,港府未完成諮詢就把上述內容寫進十二.五規劃,意味現存的非原居民村及鄉郊環境勢遭殲滅。計劃方向更與規劃署早前建議的區域發展策略不謀而合,即在新市鎮提供私樓,吸引往返內地的流動人口,無視港人住屋需要;流動人口一旦進駐古洞北等新界北私人住宅,隨着北環線落成,可帶挈福田的房地產市場,進一步催谷兩地樓價,最終也是港人受害,「香港規劃唔係從實際需要考慮,原來只係『被規劃』棋局其中一步」。

好大喜功
交通網絡埋單襟計

灣區計劃另一重大爭議,是香港與珠江口各城市的交通網絡一體化。一直研究本港運輸與旅遊政策的保育人士林鴻達批評,計劃中部份鐵路網絡,如港深西部快速軌道,仍只停留在構思階段,「但家講到一定要起,到時又花幾百億,係咪香港人埋單?」

高鐵口岸設於西九

灣區計劃其中一個建設重點,是建立中港綠色交通網絡,以公共交通與慢行系統為主。在粵港澳三地部門公佈的規劃圖上,除了已獲立法會撥款669億元的廣深港高鐵香港段,還有仍在構思階段的港深西部快速軌道,以及連接落馬洲至錦上路一帶的北環線。另外,高鐵口岸將設在西九總站。
規劃署副署長凌嘉勤稱,整個交通系統以低碳發展為方向,故此以鐵路作為主要交通工具;北環線已討論多時,屬本港長遠發展方向。
尖碼之聲成員林鴻達批評,連接赤鱲角機場至深圳國際機場的港深西部快速軌道毋須興建,因旅客已可經海天航運碼頭或乘直通巴前往深圳機場,而且快速軌道只屬準高鐵級別,即每小時僅160公里,「比家可以快幾多?」他指出,政府加強鐵路網絡會大大提高內地旅客人流,但沒有配套去改善計劃中的觀光點,如大澳及龍躍頭等,勢必破壞當地的歷史建築。

適得其反
築綠道恐破壞郊野

「沉淪的國土」裏,珠三角原來擁有「齊全的森林、濕地、海洋三大生態要素」。根據灣區規劃藍圖的描述,廣東省政府會將內地流行的「綠道」網(類似郊野單車徑)伸入香港,勢要「盡早實現五條跨界綠道」、「探討方便綠道使用者便捷通關的措施」,令人質疑中港邊界會否消失、過度開發道路會否破壞香港郊野?
當局要在灣區建650公里的跨界綠道,香港段長135公里。其中一條「侵入」香港的綠道,會經沙頭角口岸與香港的遠足徑、單車徑連接。公民黨副主席黎廣德曾向港府官員了解,「佢哋都唔係好知綠道係乜」。他認為,修築綠道可能會令人流大增,反而破壞環境,「要諗清楚修綠道係為咗保育定係純粹搞旅遊」。

埔納入省立濕地公園

新界東北關注組召集人陳劍青擔心,串聯單車徑是否意味邊界消失?規劃署副署長凌嘉勤稱,綠道網內只是生態上沒有中港界線,行政上仍然有邊界劃分。
內地要將香港紅花嶺郊野公園納入省立森林公園體系,但紅花嶺郊野公園的劃分範圍一直被居民反對。內地還表示要「維育」香港米埔,將之納入省立濕地公園體系。此外,旺角、銅鑼灣、中環會成為低排放區,專營巴士要達歐盟四期標準才可駛入。

有口話人
唐英年玩閉門造車

統籌粵港合作的政務司司長唐英年(圖),處理關乎香港未來的灣區規劃,全程閉門造車,激起民憤。立法會議員何秀蘭批評,所有涉及跨境合作的議題經特區政府處理,都變成諮詢黑洞,港人無從參與,類似的跨境合作恐影響香港法制。消息人士稱,灣區規劃其實只是第一步,「融合終章」是要建立「港深一城」,專攻金融與高科技。

港深一城恐損法制

去年3月展開研究的灣區規劃,大方向源於09年發表的《大珠江三角洲城鎮群協調發展規劃研究報告》。這份報告其實已主導了香港未來30年的終極規劃,內地的目標是要建立「港深一城」和「珠澳一城」,前者發展金融及高科技、後者發展旅遊休閒。基本上,香港人對區域發展失去「話語權」。
何秀蘭批評,由 CEPA、前海發展到灣區規劃,港府從沒公開原裝的協議文本,今次的灣區諮詢更是急急拍板,「驚死畀市民知佢做緊諮詢」。她擔心,若港府把關不力,接踵而至的跨境規劃、基建會逐漸將內地法制引入香港,例如高鐵一地兩檢或在西九總站實行。她指出,港深融合是大勢所趨,但要留意「真正嘅邊界唔係深圳河,而係兩地法制」。
規劃署副署長凌嘉勤稱,灣區規劃仍在構思階段,非已落實,當中具爭議性的部份,例如西九口岸,「只係劃住先,仲可以改」。他強調,涉及本港的發展計劃全由港府自行制訂,日後推行會跟足本港規劃機制。

超假諮詢
讚好留言才獲刊登

關乎香港、澳門、深圳、廣州、珠海、東莞、中山七地,影響2,520萬居民生活的灣區規劃,公眾諮詢期不足一個月(實際上僅得18個工作天),本周四結束,相關網站設置留言板,但香港網民投訴無法留言,指是不折不扣的超級假諮詢。
灣區規劃網站上載一份約45頁紙的公眾諮詢稿,內有多幅關於交通、濕地資源、古蹟分佈等規劃圖,透露香港的環保、基建、房地產發展,但規劃圖很模糊,公眾只能隱約窺探香港將如何「被規劃」。
規劃署上月29日舉行一場公眾論壇,但只得專業人士獲邀出席,小市民蒙在鼓裏。規劃署副署長凌嘉勤表示,由於公眾太多誤解,稍後會安排多場討論會釋除疑慮。
此外,有網民在相關網站發表意見,留言卻無法顯示。成功顯示的留言一面倒讚好,如「精神為之一振,民生福祉已成為政府實實在在的合作行動」、「轉型升級到幸福廣東」等。

來源: 蘋果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10208/14950039

地從何來? 解2100公頃土儲之謎

2012-9-27

【經濟日報專訊】港府手握的2,100公頃住宅用途空置土地,近日成為東北發展爭議焦點,質疑當局要紓緩土地不足而在東北收地的說法。空置土地及用途規劃並非一條簡單數字題,要市民信服,當局先要解開「2,100之謎」!

發展局局長陳茂波上周提到,港府有2,100公頃空置住宅土地,當中1,200公頃屬「鄉村式發展」土地,可用作建低密度住宅,包括丁屋。此言一出,令到反東北發展的人士及組織大為不滿,質疑當局在東北收地發展的迫切性,以及土地的分配是否合理。

逾半留鄉村發展 包括丁屋

當局之後解畫,1,200公頃並非只用作丁屋,但並沒有交代丁屋比例佔多少。但指扣除這部分後,再扣掉斜坡及道路等,全港可供建住宅的土地其實不足400公頃。

究竟是2,100、1,200、抑或400公頃?這幾個數字經過連日來不同演繹,已令不少市民產生混亂。當局手握土地儲備的最齊備資訊,而東北發展計劃至今,涉及多方持份者及多方利益糾纏,若要消除執行上遇到的阻力,必先要取得市民支持,而「有地抑或無地」這基本疑團,不可不解:

1. 丁屋究竟要多少土地?

東北發展計劃可提供167公頃住宅用地,但當局指1,200公頃政府土地大部分是給予原居民建丁屋,然而卻未交代所佔當中比例,語焉不詳,部分市民因而對「不夠地」之說有疑問,不難理解。

根據立法會資料,城規會過去5年共審批413宗丁屋申請,興建557間丁屋,涉及土地面積為8.9公頃,與1,200公頃之數比較,相距懸殊。1,200公頃的土地中,扣除丁屋後還有多少?

城規會成員、候任立法會議員盧偉國便指出,新界各村代表該當了解該村的未來丁屋需求,當局也有與他們有聯繫,應不乏有關資訊,宜向市民詳細交代,否則難以釋除疑慮。

2. 剩下的鄉村式發展土地,可否改用途?

1,200公頃的鄉村式發展土地,若扣除留予丁屋土地,其他可否改變用途,改為興建較高密度的住宅,令更多市民受惠?

根據現行制度,當局確實可這樣做,申請改變用途。不過,城規會成員許智文表示,政府若要更改某地的土地用途,須先作公眾諮詢,然後遞交予城規會,城規會收集意見及進行評核後,之後交予行政會議審批,過程須半年至一年,還要化解阻力,包括附近居民擔心阻擋樓宇景觀等。

若然這批鄉村式土地零零碎碎,須逐一遞交到城規會更改用途,每宗申請動輒需時一年,若然再遭反對,可能拖得更久。故此,1,200公傾看似龐大,但並非可單從數字便推論其可建房屋的可行性。

從這方面來看,港府在東北大規模收地,有其好處,包括有更高效率的規劃,可於整片大面積土地上,遷移大批人口,發展為具良好住宅及商業規劃的新市鎮。這比起發展零碎土地,最終耗費大量人力時間才建成單幢樓,受惠的人數又少,固然有所差別,但若公眾一直未能獲知當局對於這1,200公頃的盤算,又談何理解?

收地發展新市鎮 效率更高

3. 荒廢官地為何不用?

市民質疑港府是否鬧地荒,另一原因是近年屢次揭發當局沒有善用市區官地的個案。申訴專員早前便曾批評,一塊原本於93年租予團體辦戒毒中心的土地,17年原封不動,至2010年才被收回。

此外,自03年起,本港有95間學校停辦,但至今年6月,只有其中49間交還政府,其餘用地是否可建屋?

當然,這批用地可能面積細小,向城規會更改用途需時,又或者位置偏遠,難以發展。可是這些難題,當局需要向市民交代清楚,方可釋除疑慮。

不過,如今市民對政府信任度大跌,「真係無地?」已成為部分市民對土地發展政策的疑問,不止東北發展,即或日後的填海計劃,也會被利用作為反對的「武器」。這個兩難局面不解,相信面對的挑戰將會陸續有來。

港府預留1200公頃土地作「鄉村式發展」,惹起市民質疑在新界東北收地的迫切性。

 

來源: 經濟日報

http://hk.news.yahoo.com/%E5%9C%B0%E5%BE%9E%E4%BD%95%E4%BE%86-%E8%A7%A32100%E5%85%AC%E9%A0%83%E5%9C%9F%E5%84%B2%E4%B9%8B%E8%AC%8E-230000717.html

文件證林鄭推行深港融合

2012年09月25日

【本報訊】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連日來否認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計劃是「深港融合」,更狠批有關說法「子虛烏有」。但本報翻查立法會文件發現,林鄭月娥近日的否認才是「子虛烏有」,資料顯示,除了新發展區,蓮塘/香園圍口岸工程諮詢、落馬洲河套區等項目的諮詢文件,都寫明「深港融合」的魔鬼細節,全提到發展是要促進跨境經濟活動及中港兩地融合。
林鄭月娥任發展局局長期間,一直大力推動中港融合,推出多項中港基建發展、土地規劃。
林鄭剛就任發展局局長時就推出新界東北發展計劃首階段諮詢。翻查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的資料發現,新發展區的諮詢文件指出,跨境活動日趨頻繁,要善用新發展區策略性的地理優勢,促進跨境經濟活動,及中港兩地的融合。

倡與珠江口交通一體化

當時由規劃署牽頭的「環珠江口宜居灣區建設重點行動計劃」公眾諮詢,也是林鄭的重點工作。該計劃在前年底進行諮詢,將香港與深圳、珠海七地串連規劃。新界東北發展區已被標示為新市鎮,將香港與珠江口各城市交通網絡全面一體化。

來源: 蘋果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925/18024250

國務院批覆同意,開發中港邊境加速同城化

2010年 09月 25日

陸文英

香港未來的發展被納入國家「十二五」規劃,中央《珠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中清晰指明,港澳要和珠三角分工合作,構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大都市圈。港人應明確這一定位,加快與深圳的同城化。

    發展趨勢歷史必然

所謂「同城化」,是指以一兩個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作為核心,輻射并帶動周邊中小城市,在發展上集中優勢,連接成有一定影響力、競爭力的區域城市帶。這一概念最先由法國經濟學家戈特曼在1957年提出。

按此理論,自1960年以來,世界已形成六個大城市帶,即美國波士頓─華盛頓、芝加哥─匹茲堡;日本東京─名古屋─大阪;英國倫敦─伯明罕;法國巴黎西北部大城市帶;中國上海─南京─杭州等。

年初,粵省廣佛同城化后,珠澳同城化也進入實質構建階段,兩地政府成立專責小組,共同推動「同城化」進程。可見,同城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也是世界城市化理論的新實踐和新發展。

回歸以來,香港對深圳的投資一直保持在60%以上,深圳迄今實際利用的300多億美元外資中,有65%來自香港。數年來,港深兩地在經濟合作和人員往來方面增長很快。至2008年,往返港深兩地出入境人流量高達1.82億人次,較1997年增長逾1.8倍,車流量上升67.9%。兩地生活水平已接近。港人在深置業6萬套,約占5%至6%,除了在深圳購物、消費、買樓外,還開店、送子女過關上學,跨境生活越來越多。去年4月起,深圳戶籍實施「一簽多行」,使深圳人赴港從簡單的觀光、購物、旅游,發展到學習培訓、參與投資等。建立「一小時優質生活圈」日漸為兩地居民所接受。

隨着港珠澳大橋的動工,港深正商議實現「八達通」與「深圳通」互通,落馬洲支線已開通,廣深港高鐵的落成及深圳地鐵四號線正式引入港鐵,交通對接日多,人流物流往來更頻繁方便,香港市場規模放眼於粵9000多萬常住人口。在這種形勢下,深圳希望爭議多年的河套區開發,盡快動工,加快兩地融合步伐。

    開發邊境促進合作

也許正是出於這種融合從邊境開始的考慮,兩宗有關邊境規劃的大計出台,引起了社會深切的關注。不少輿論認為,邊境開發對形成港深同城化整體布局,加快港深經濟合作尤具戰略性意義。

一是在深圳特區成立30周年當日,國務院批覆同意《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其中深港合作「創新特區模式」,社會各界一致認為前海有望成為粵港高端產業的聚集區、「特區中的特區」和「珠三角曼哈頓」。通過前海粵港合作平台,更全面發揮香港國際經濟中心的優勢和作用,在人民幣尚未完全自由流通的情况下,充分運用中央給予深港在金融創新方面的「先行先試權力」,對構建香港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全面加強本港作為亞太金融中心的地位有着十分巨大的促進作用。

對整個中國而言,逐步把前海建設成為粵港現代服務業創新合作示範區,為中國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為全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科學發展發揮示範帶動作用。這充分顯示了中央對此一發展規劃的決心之大、前景之宏、寄望之高和意義之重。

二是本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提議,將總面積達2800公頃的港方邊界禁區發展起來。建設包括專業服務、醫療、教育、倉儲購物和零售商業等設施,以香港法律營運,允許內地人「落地簽注」自由進入,使之成為中環以外、面向內地市場的另一個香港商業中心。

顯然,以上兩個舉措,都是對構建港深同城化由邊境開始的一種發展思路,也是為淡化邊界,促進交流,讓土地逐步連成一片的準備。尤其是對解決港深同城化之后,如何在制度、法律等較复雜的層面作出協調,進行深入的探索。是為實現兩城的行政統一,組建共同發展的管理機構,并積極尋求法律的接軌及共同執行金融與證券市場的規範統一的實踐試驗;是把香港的制度優勢和內地潜在的巨大市場結合起來,突破CEPA所不能解決的地域壁壘,首度實現內地與香港在地緣意義上的整合,由此而成為「一國兩制」框架下新的合作模式的創新,說明港深兩地的交流融合已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改變觀念擁抱融合

當然,整體而言,深港同城化仍處於初步階段。根據同城化指標,各自須有20%的工作人口在對方城市居住,方能視為同城化初見成效。而深圳目前的GDP僅是香港的三分之一,內地的公共服務包括醫療和教育方面,與香港仍有較大差距,令香港居民存有顧慮,加上「大香港」意識作祟,直至近日,還有人在報刊發文,認為同城化的話,「香港恐怕遲早給人同了進去,融而合之,變成粵省一個城市。」

其實,香港的發展從來離不開內地,回歸13年了,仍想死守「孤島政策」,只怕有一天深圳的發展超越我們之時,香港被邊緣化,港人想與深同城,人家還未必願意呢。同時港府多年來對開發邊境,加速港深融合因循守舊,態度曖昧,仍處於十分被動的地位,議而不決,決而不行,成效甚微。而深圳也有人擔心港深政制不同,同城化困難重重,諸多要素未能打通,兩地同城也許只是50年后的夢。

凡此種種,事實上皆不合時宜,我們相信在國家「十二五」規劃期間,必有更多新的改革措施出台,中國未來的發展一定會走上一個新的階段。從前海「特區中的特區」設置,我們可以看見中央的決心。港人需要的是改變觀念,順應歷史潮流,更熱情、更投入地擁抱深港同城化。惟如此,香港才能有新的持久的發展,經濟民生才能有一個根本的出路。

來源: 香港商報

http://www.hkcd.com.hk/content/2010-09/25/content_2601929_2.htm

特首辦:深港「同城化」生活五大設想

2009-05-18

【文匯網訊】曾發起和主持《建構「港深都會」》研究項目的市政協委員、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陳德霖對深港合作前景充滿信心。他在一份提案中指出:未來5年到10年,隨著深港兩地的經濟差異日益縮小,社會融合日益加深,深港的進一步深化合作有望在多個領域有所突破。他提出了與深港兩地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五個設想,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深港「同城化」生活的美好畫卷。

設想1:深圳常住人口便利進出香港

如果未來政策能夠進一步放寬,使深圳居民特別是非深圳戶籍的常住人口能像香港居民往來深圳一樣便利地進出香港,港深兩地居民就可以在「同城化」的「港深都會」中消費、休閒、娛樂、學習。可以設想,這個人口超過2000萬的大都會將會創造出多少消費和服務業成長的空間。

設想2:深港兩地通訊實現「同城化」

目前香港和深圳分屬於不同的國際電信區號「852」和「86」,經常往來兩地的人士經過邊界之後,就要急於給手機更換號碼,主要原因是跨境漫遊的電信費用太貴。如果兩地的電信監管部門和電信公司能夠順利地解決兩地電話的互聯互通和低收費漫遊,對兩地的經濟發展和民生的發展都將是一個重要的貢獻。

設想3:香港「八達通」「通」到深圳

香港的「八達通」能否在深圳更大的範圍內推廣,帶動兩地電子貨幣通用。他指出,「八達通」是香港鐵路公司和其他一些重要商戶共同推出的電子貨幣,目前已經獲得市場的充分認可,成為國際上最好的電子貨幣。深圳的部分商戶也開始引進「八達通」。如果未來深圳的更多本地商戶和公共交通系統能夠像香港那樣全面推廣「八達通」,將大大便利兩地的民間交往。

設想4:深港居民便捷購買彼此金融產品

目前,受制於中央的金融政策,深港兩地的金融市場雖然對彼此有很大的吸引力,但遠遠無法實現其中的潛力。陳德霖委員建議,如果有關的政策能夠進一步放寬,深圳居民可以比較便利地到香港開設銀行賬戶和股票賬戶、購買香港的保險服務,香港居民可以直接到深圳的A股市場開設賬戶,並通過電子系統進行交易,兩地的金融市場將會共同做大做強,這既能鞏固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又能夠加強深圳在全國的區域金融中心角色。

設想5:深港基礎教育實現對接

隨著兩地居民更為密切的來往,未來深圳有無可能出現一些可為香港人士提供優質教育的中小學,而香港會否出現一些吸引深圳中高收入階層子女的國際學校,逐漸將兩地的基礎教育實現對接,值得關注。(來源:深圳新聞網)

「一簽多行」邁開深港同城化實質性步伐

深圳市公安局宣佈,經公安部、國務院港澳辦、國家旅遊局批准,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決定自2009年4月1日起,實施為深圳戶籍居民辦理1年多次往返香港個人旅遊簽注工作。由此,擴大深圳居民個人游試點工作正式啟動。這意味著,從明天起,深圳220萬戶籍人口,將可以持通行證無限次往返於深港兩地。「一簽多行」的正式實施,標誌著深港兩地向同城化邁開了實質性的一步。

深圳作為內地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目前在許多方面已成為內地的標桿與龍頭。但它要成為國際化城市,在國際有影響力的城市中佔據一席之地,還存在諸多制約和瓶頸。香港作為亞洲乃至世界上的一顆城市「明珠」,它的國際金融中心、國際大都市地位在國內無可憾動。但它目前也面臨很多問題與困境。在瞬息萬變的世界經濟新形勢下,香港、深圳兩地只有加強合作,實現包括居民往來、基礎設施建設、城市規劃建設等各個方面的「同城化」,全面融為一體,形成一個「港深都市圈」,才能增強兩地的競爭力,在國際大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才能讓兩地人民受惠,使深港雙城共贏,共同成為國內城市的「帶頭大哥」。

而要實現深港兩地同城化,必須首先實現兩地在多個領域的突破。曾發起和主持《建構「港深都會」》研究項目的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陳德霖,曾為深港兩地實現同城化描繪過5個方面的設想。其中包括:深圳常住人口便利進出香港;深港兩地通訊實現「同城化」;香港「八達通」「通」到深圳;深港居民便捷購買彼此金融產品;深港基礎教育實現對接。現在,第一個設想——深圳常住人口便利進出香港明天即將實現,港深兩地居民將可以在「同城化」的「港深都會」中消費、休閒、娛樂、學習。可以設想,這個人口超過2000萬的深港大都會將會創造出更多消費和服務業成長的空間。

而第二個設想——深港兩地通訊實現「同城化」,也已基本實現。今日深圳新聞網消息說,移動公司現在已經可為所有深圳用戶提供深港資費優惠業務與服務,使用戶享受到「在香港免費接聽所有來電」、「在港撥打電話僅需幾角錢一分鐘」的超級優惠,只要開通「一卡多號」業務,一張SIM卡能同時擁有深圳、香港萬眾兩個號碼,而且主副號碼自由切換,在香港能自動切換成香港號碼、回深能自動切換回來,在香港用手機接聽電話免費,撥打香港當地電話只要0.39元/分鐘,打回內地只要0.69元/分鐘。未來,隨著移動電話運營商之間的競爭與服務提升,深港兩地通訊實現同城化應不遙遠。

至於第三個設想,香港「八達通」「通」到深圳,事實上在深圳已有部分便利店可以使用「八達通」,而由港鐵建設的深圳地鐵4號線,未來開通後,「八達通」肯定可以使用。現在,「八達通」是國際上最好的電子貨幣,已獲得市場的充分認可;而「深圳通」是目前全深圳和全中國最爛的卡片,如果「深圳通」不被「八達通」取代,天理也不容。我們只能期待「深圳通」公司早日良心發現,自覺主動地與「八達通」融合或升級換代。那時,深港同城化的第三個設想就會實現了。

第四個設想,實際上深港兩地居民已互相偷偷地到香港開設銀行賬戶和股票賬戶、購買香港的保險服務,或到深圳的A股市場開設賬戶了。這些購買金融產品的行為事實上已在地下實行多年,只等國家再出政策讓它陽光化、合法化。

第五個設想,現在已有幾所為香港子弟提供教育的中小學,而深圳也已有部分市民將自己的子女送到香港就讀一些國際學校,兩地的基礎教育未來或有望實現對接,這個設想也將不難實現。

「一簽多行」政策的實施,對深港同城化將產生巨大影響,它是上述5個設想的基礎和先決條件,這一設想實施,其它四個設想也將會很快實現。「一簽多行」邁開了深港同城化的實質性步伐,我相信,未來深港實現同城化應是不太遙遠的現實。(深圳新聞網評論員 何諧浩)

來源: 文匯

http://news.wenweipo.com/2009/05/18/HO0905180001.htm#m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