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界東北發展:取消中港邊界,實現中港對接

政府撥款夷平新界東北農村,是為了方便在香港建設大陸商貿活動區,大陸人免簽證進入,取消中港邊界,實現中港對接,證據就在政府的《香港2030》規劃文件:

P.17: 娛樂中心:建議中的娛樂中心可包括各樣的設施,例如高爾夫球場、名店購物商場等,也可以設置度假酒店,以吸引內地(免簽通行證)海外和本地的客源。

P.18 : 中外商貿博覽園:……博覽園的成敗也取決於是否具備獨特優勢例如內地人士可免簽通行證進出。

P.35 中外商貿博覽園的功能:而內地人士可以免簽通行證到河套區內旅遊和工作,進出方便。

香港2030研究:http://www.pland.gov.hk/pland_en/p_study/comp_s/hk2030/chi/wpapers/pdf/wpaper32.pdf

新界東北村民 憂遭地產商逼走

2013年07月06日

https://hongkongnt.wordpress.com/wp-admin/post-new.php?post_type=post

【本報訊】被諷為「加強版官商勾結」的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引入公私營合作模式。早已在粉嶺北和古洞北囤地的地產商勢必加劇收地,趕走村民租戶,圖整合土地,符合原址換地條件。土地監察主席李永達狠批公私合作發展「遺害好深」。
根據新界東北發展修訂藍圖,被規劃作私人發展用地,土地上現有發展商或業權人可申請「原址換地」,即補地價後可自行興建住宅,但土地不能零碎,並要在限期前與租戶達成搬遷補償協議及遷出。
「邊個會賣自己屋企?」發展商恒基地產收購粉嶺北馬屎埔約八成土地,村民區晞旻的家佔地約5,000平方呎,四周土地已被恒基收購。她指,十多年前已開始有「艇仔」代地產商前來買地,「呢十幾年來都冇安樂日子過」。恒基要整合馬屎埔土地然後申請原址換地,區家勢成收購目標,她坦言擔心,但堅決不賣。
區晞旻憂慮,隨政府引入公私營發展模式,恒基會加快收地進度,重發律師信逼走村民租戶。古洞北七成土地由私人持有,古洞北發展關注組成員李肇華表示,多個發展商早年已囤地,再以短期租約租出予倉庫、車場等,可隨時收回。他堅持不遷不拆,「整個發展係不公義、官商勾結加強版」。粉嶺北農村及居民聯席、古洞北發展關注組和打鼓嶺坪輋保衞家園聯盟下周開會,商討一齊佔領佔地170公頃的粉嶺高爾夫球場,批評政府不敢向富豪俱樂部「開刀」,卻要村民「祭旗」。另方面,打鼓嶺鄉事委員會主席陳崇輝直言,政府臨時取消發展打鼓嶺和坪輋,令打算賣地或遷出的原居民失預算,村民將收集意見向政府反映不滿。

恐手段越見邋遢

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昨辯稱,粉嶺高爾夫球場租約至2020年,但聲稱會檢討高球場用地。土地監察主席李永達踢爆,根據高球場地契條款,政府只需12個月通知期就可收回部份土地作公共發展。李永達認為,發展商務求整合土地以符合原址換地條件,「一定用晒所有手段逼你走」;且發展商和中介艇仔也會「越收越狼,收地情況越來越邋遢」。
另外,土木工程拓展署及規劃署昨向環境保護署,提交新界東北發展區環評報告,指出塱原將永久損失0.58公頃的濕耕地及9.33公頃的乾耕地,但損失的耕地影響只屬輕微至中等。
多家大行包括摩根大通、大和證券等,認為恒地最受惠政府開發新界農地起樓的大方向,股價昨急漲近4.9%,為藍籌地產股之冠。新世界、新地及長實也受惠,股價升1.6%至2.7%。 

深港融合打造泛珠三角地區發展新引擎

日期:2013-03-06

從國家戰略層面打造深港合作區

  ——深圳特區報記者專訪全國政協委員黃揚略

  “前海合作區的開發要抓緊,深港之間更廣範圍、更為縱深的合作,也要從國家戰略層面來謀劃。”2日,全國政協委員、深圳報業集團社長黃揚略在京表示,要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打造深港合作區,將其建設成為亞太地區最具活力的國際大都會。

  針對深港合作,他提出不少具體建議,如推進兩地重大基礎設施的對接等。他還建議國家有關部門牽頭,研究制定深港合作區發展戰略規劃,從國家層面明確合作區戰略定位和重點,香港廣東和深圳市則需要成立深港特別合作區建設發展協調委員會,定期研究合作重大事宜。

  深港合作舊事“新提”

  2日在北京召開的在深全國政協委員座談會上,黃揚略說,他提出的《從國家戰略層面打造一國兩制框架下的深港合作區》提案,是從舊話題中找出新意,“此前,有全國政協委員提出打造深港河套地區、提出前海開發,都成功了。這一次我重提深港合作,是借助前海開發的契機,以前海開發為引擎,在”一國兩制“的大框架下,在粵港合作的大背景中,全面啟動金融、科技文化、教育、醫療、環保等領域全方位深度融合發展的深港合作區建設,以促進香港進一步繁榮穩定,並逐步建立珠江三角洲乃至亞洲最具活力和輻射力的經濟文化開放合作地區,使之成為代表中國參與世界競爭的‘國家隊’。”

  “這一設想對於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方略、打造新時期廣東乃至泛珠三角地區發展新引擎,以及更好地發揮經濟特區示範帶動作用、繼續推進我國改革開放事業具有重大意義。”為此,他建議把建設深港合作區納入國家發展大戰略,在下一個“五年規劃”和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中加以明確,從國家戰略層面予以謀劃並積極推動。

  當務之急推進基礎設施對接

  黃揚略委員認為,從國家戰略層面建設深港經濟文化合作區,打造亞太地區最具活力的國際大都會,首先要對接的是重大基礎設施。“這是當務之急。”他認為。

  “兩地應進一步完善跨境基建項目聯席會議制度,統籌規劃並加快跨境項目的推進,並加強發展戰略的研判。對於項目所需要的資金,可由深港兩地政府組成金融控股公司,由該公司為兩地大型跨境基建提供融資。”他說。

  具體來說,他認為有幾個項目可以儘快推進。如,加快東部過境通道和蓮塘/香園圍口岸的建設,實現“東進東出,中進中出,西進西出”的深港跨境公路交通總體格局。同時,結合郵輪港口建設,改善蛇口口岸;結合機場擴建,建設新的水運口岸;結合東部地區旅遊發展,儘快啟用和建設大梅沙、西涌和南澳水運口岸;結合深港機場連接線建設,在前海建設城市航站樓,使前海具備航空口岸功能。

  以前海為引擎推進縱深合作

  目前,前海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正熱火朝天開發,如何利用好這個新時期深港合作重要引擎?黃揚略認為,15平方公里的前海,地域相對狹小,產業亦主要聚焦于現代服務業。“從中長期發展考量,前海的面積一定要向縱深擴容,產業合作的領域也一定要從單一的現代服務業向全方位、多領域延展。”

  因此,他提出,一要加快香港新界東北開發,推進深港河套地區建設。深港邊境的河套地區,是深圳河在落馬洲和皇崗口岸的河段截彎取直之後形成的,一直是雷聲大雨點小,為此他建議香港特區政府應當加快新界東北的發展,儘快釋出邊境土地,同時對深港河套地區的功能儘快形成共識,使之與前海功能相搭配,加快開發建設

  對深圳而言,黃揚略認為,可以依託二線關,將過去“二線關”內的深圳南部地區,即深圳原特區內四區,規劃為深港合作的戰略縱深區。“在戰略縱深區內,不僅可以與香港展開深度的產業合作,借鑒香港的稅收和經濟制度,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而且可以深化改革開放,更全面借鑒香港行之有效的法制制度、社會管理制度和行政績效管理制度。”黃揚略認為。

  相關鏈結

    全國政協委員朱鼎健認為——

  深港融合深圳要有“個性”

  無獨有偶,全國政協委員朱鼎健也關注深港合作打造大都會圈的話題。但他認為,深圳一定要堅持自己的國際定位,保持自己的“個性”和“特色”,避免湮沒在香港的影響之下,處於從屬位置。

  他認為,深圳的電子信息等高新技術產業,就是深圳的產業個性和優勢,在推進深港大都會進程中,完全可以發揮主導作用,成為國際創新型企業研發、融資、生產的基地,而且深圳的高端製造業也是世界級水平,還有條件推進適度重型化工業。由於香港服務業一業獨大的格局已成定局,香港一直有產業空心化的憂慮,由深圳來主導發展高新製造業、高新技術產業,完全可以使深港大都會的產業結構更實,基礎更厚,輻射帶動能力也更強。

  此外,朱鼎健認為,深港大都會的一大挑戰就是在文化還有體育上提升影響力。在這個方面,深圳市已經有文化立市的目標,投入建成了一些國際一流的硬體設施,而且背靠內地非常豐富的文化產業資源,還可以借助IT業的強大基礎,發展動漫、音像、電玩等系列創新科技文化產業,形成超越香港的產業優勢。

  朱鼎健表示,深圳總面積是香港的兩倍,發展空間較大,在生態宜居城市建設、大型綜合休閒旅遊產業發展等方面都有香港沒有的獨有優勢,深圳大力發展大型綜合旅遊產業,可以大大提升深圳和深港大都會的魅力。

  “兩地的融合過去更多地體現在經濟層面,現在兩地民眾生活的融合不斷緊密,這其中也不斷會出現挑戰和問題,需要有預見。比如,預計在未來,會有香港人選擇到深圳養老,這都需要有預見性地關注和謀求解決出路。”他認為。

(原標題:從國家戰略層面打造深港合作區)

(編輯:魯飛)

來源:深圳特區報網絡版

http://big5.southcn.com/gate/big5/www.pprd.org.cn/news/dongtai/201303/t20130306_36497.htm

——————————————————————————————————

評論:

破壞一國兩制,促進深港融合
中央沒有停下來過!

大陸根本就係當香港(借助新界東北)係佢既經濟碼頭,
依靠香港優勢令深圳前海既經濟 達至國際化,
犧牲了香港,卻令深圳最終超越香港,
大陸能夠擁有自己既「國際金融中心」!

全國政協黃揚略:
一定要加快新界東北開發,推進深港河套地區建設,儘快釋出邊境土地!!

全國政協朱鼎健:
深圳一定要堅持自己的國際定位,避免處於從屬位置。是深圳的產業個性和優勢,在推進深港大都會進程中,完全可以發揮主導作用,超越香港的產業優勢!

東北鄉村加租潮最高漲19倍 「種瓜菜掙不到」 年租3000 變6萬

明報 2013-03-18

東北鄉村加租潮最高漲19倍 「種瓜菜掙不到」 年租3000 變6萬

政府發展新界東北三區,計劃未來20 年內建成可居住15 萬人的新市鎮,然而,一般市民尚未受惠,有東北農地業主已先發加租財。本報過去1 個半月在東北三區抽樣訪探9 條鄉村,發現9 條鄉村的寮屋租戶,正面對大幅加租或瀕被收地逼遷之苦,當中個別租戶遭業主大幅加租19 倍;另有八旬婆婆,原來租住的寮屋「年租」5000 元,最近租約改為「月租」5000 元,變相加租11 倍。明報記者

新界東北新發展三區分別是古洞北、粉嶺北、坪輋/打鼓嶺,現有約6500 人居住,當中絕大部分為寮屋居民,大約1700 戶。本報自今年1 月底起,先後走訪粉嶺北和「坪輋/打鼓嶺」兩區的9 條鄉村(因古洞北農地多被非法改作工業用途,較少寮屋居民),其中居於坪輋邊緣大埔田村的葉婆婆,自1969 年開始向業主租用一間寮屋連3 畝農田,早年年租500 元,由2009 年開始加租到每年3500 元,今年1 月業主表示要加租至6 萬元,並催促簽新租約。

租住逾40 年被催簽新約

葉婆婆說: 「每年種菜種瓜也掙不到6 萬元,真的無辦法負擔。」另一居於大埔田村的姚婆婆也租用一間寮屋連幾畝農田,年租加幅更大,由3000 元大加至6 萬元,即加幅19 倍,姚婆婆說她亦無力負擔新租金。

至於毗鄰粉嶺北的高埔北村,八旬的容婆婆10 多前租用了一間800 多方呎寮屋,最新續租新約,年租5000 元變成月租5000 元,加幅11 倍(詳見另稿)。至於居於坪輋發展區內山雞乙村的蔡先生,居於此村20 年,一直向兩名業主租了一間寮屋和近1 畝農田種植水果,最近農地業主將年租金由1000 元加至6000 元,反而寮屋業主暫沒有加租「動靜」。

梁振英去年當選特首後便積極「搵地」建屋,而東北發展計劃更成為建屋大計重點之一,因為單是東北發展區便可提供150 公頃住宅用地,地盤面積相當於5 個太古城,估計可建逾5萬個住宅單位,足夠15 萬港人居住。發展局長陳茂波去年9 月親自出席新界東北的公眾諮詢大會,去年12 月立法會也召開特別會議討論東北大計的進展,結果東北鄉村的加租潮也自今年初無聲無息地開始。

加「政府收地須遷離」條款土地維權組織「土地正義聯盟」的成員區國權表示,由於租戶多是早年向業主租地,自行搭建寮屋,所以租金一直很低,而業主長年都不太理會這些農地,但自東北發展計劃重新啟動後,業主便透過大幅加租逼走租戶,或借重訂租約加入「若政府收地,租客便須遷離」等條款,為日後隨時收回土地鋪路。

團體促政府自行收地減衝突

多年協助粉嶺北居民的路德會石湖社區中心主任胡偉雄表示,現時馬屎埔及天平山村分別有10 多個寮屋租戶,同遭個別業主入稟逼遷,至於芬園村有半數租戶遭加租約3 倍。「土地監察」主席李永達表示,政府應盡快決定由政府收地或是與發展商合作,因為愈遲決定便有更多業主趕走寮屋租戶,他認為政府應自行收地,既可免卻向發展商輸送利益的嫌疑,亦可令業主與租客的衝突大大減少。

狼英新猷割河賣港 6億公帑益深圳

2012-11-07

狼英聲稱新界東北發展區唔係「割地賣港」,但深港之間新建嘅蓮塘/香園圍口岸,嚟緊就會發生「割河賣港」事件。

根據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文件,蓮塘口岸相關工程係包括治理深圳河,而河道橫跨中港邊界,港府一手將港界工程交埋畀深圳處理,認真唔該晒。

深圳治河辦全權負責

文件話港深各自喺境內做工程係唔work,亦唔合乎成本效益,所以兩邊政府同意喺同一河段請單一承建商做工程,香港分擔近6億元工程費,全部都係港人血汗錢,但交晒俾深圳市政府,再由治理深圳河辦公室(治河辦)做老闆請人做嘢,仲話前三期嘅深圳河工程都係咁安排,擺明貼錢益強國。

政府話諮詢過打鼓嶺鄉事委員會、北區區議會及區會下設嘅關注興建蓮塘口岸工作小組,普遍支持進行擬議工程。鄉事派一向係政府嘅人,咁樣搞諮詢即係自己人問自己人。

公共專業聯盟政策研究召集人黎廣德認為中港關係今時唔同往日,港府應該先諗吓香港人感受,唔好例牌由內地主導,因為咁樣會削弱咗香港監管權,如果資產流失或者有人受賄都唔知點追究,「香港有ICAC管,但深圳嘅乜乜辦,ICAC就管唔到」。

應由港獨立機構監管

黎廣德話近年港人關注內地豆腐渣工程,如果偷工減料出事,邊個孭飛先?工程由深圳負責,一旦有人命或者財物損失,點樣賠償?無理由要港人去深圳打官司,所以工程一定要有香港獨立工程機構監管,仲做好保險安排先可以上馬。

盲目打通東北關口後患無窮 必須喝停東北蓮塘口岸工程!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14609

爽報

全港2100公頃空置官地 逾半留建丁屋豪宅 政府鏟平東北明益原居民

2012-09-24

《決戰東北》【本報訊】特區政府繼續漠視民意,堅持不撤回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全港目前有2,100公頃空置官地作住宅發展,單是元朗及屯門已有700公頃的空置住宅用地可供發展,是新界東北發展區的四倍多。另外,當中空置的官地逾半被劃為「鄉村式發展」,供建丁屋或低密度豪宅。團體斥政府有足夠土地儲備建屋,但只顧囤地給原居民建丁屋,造成土地分配不均。記者:譚靜雯

鄭啟源

發展局資料顯示,新界東北三個發展區面積約787公頃,但住宅用地只佔167公頃,其中近20公頃住宅用地,其實是「動不得」的鄉村式發展地帶,供原居民興建丁屋。換言之,政府鏟平整個新界東北近800公頃地區,實際只換來不足150公頃住宅用地。至於區內的公屋地積比率只得5倍,私樓地更只介乎2至5倍,低於其他新發展區一般有6至6.5倍水平。

土地分配不均

全港約2,100公頃的空置住宅用地,單是北區已經有189.5公頃的住宅土地可興建房屋,面積上足夠「抵償」整個新界東北發展區,但估計大部份土地是被預留興建丁屋。

在昨日《城市論壇》上,反對香港被規劃行動組成員陳劍青批評,政府囤積土地給原居民興建丁屋,「陳茂波一直講大話,直至噚日(前日)食咗誠實豆沙包,原來香港有2,100公頃土地起丁屋、低密度住宅同豪宅。𠵱家唔係土地供應問題,係香港土地分配問題,點解我哋香港人土地分晒畀原居民?香港唔夠地一定要發展新界東北?呢個係咩道理」。

候任立法會議員范國威也指,政府不應捨近求遠,摧毀新界東北村民的家園,強迫他們滅村,「政府按邊條城規條例,用我哋咁寶貴嘅土地資源起丁屋?冇法理基礎,好大嘅政策失誤」。

多名受影響的非原居民村民炮轟政府整個諮詢閉門造車,隱瞞資料及真正的規劃意圖,「我同屋企人喺打鼓嶺坪輋村住咗70幾年,上個月喺盆菜宴,我哋先知屋企會被人拆,點解你哋話諮詢咗10幾年?到今時今日都冇一份文件、一個官員、一把聲音同我屋企人講過,呢個係乜嘢諮詢呢」。

村民直斥欺騙

村民張先生直斥政府欺騙市民,發展新界東北只為內地人建豪宅,「我哋𠵱家先知道條村會被滅村,我哋將會冇咗屋企,我哋唔知去邊度住」。

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昨上京前強調,市區可發展的土地接近飽和,需開拓新界土地,若停止或延遲開拓,不符合社會要求。發展局局長陳茂波也企硬,堅持不撤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只表示會作修改,包括增加公營房屋數目及加入港人港地限制。

部份地區空置住宅用地面積(公頃)

元朗:490.9
沙田:295
屯門:208.6
大埔:192.4
北區:189.5

資料來源:發展局

來源: 蘋果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924/18023552

邊 境 禁 區 倡 設 「 發 展 區 」

2010/8/25

( 星 島 日 報 報 道 ) 一 國 兩 制 研 究 中 心 建 議 將 一 直 閒 置 多 時 的 二 千 四 百 平 方 公 頃 的 邊 境 禁 區 設 立 「 發 展 區 」 , 容 許 內 地 居 民 以 「 落 地 簽 注 」 方 式 來 港 , 只 需 要 出 示 內 地 身 分 證 或 港 澳 通 行 證 , 便 可 在 發 展 區 內 逗 留 七 天 , 令 該 區 發 展 為 粵 港 兩 地 的 新 商 業 核 心 區 域 。 一 國 兩 制 研 究 中 心 總 裁 張 志 剛 就 指 , 有 關 建 議 可 以 為 長 期 發 展 滯 後 的 新 界 地 區 注 入 經 濟 動 力 , 扭 轉 現 時 香 港 經 濟 活 動 , 過 於 集 中 在 維 港 兩 岸 。

特 首 曾 蔭 權 早 在 ○ 八 年 的 《 施 政 報 告 》 中 提 出 , 將 原 有 二 千 八 百 平 方 公 傾 禁 止 開 發 的 邊 境 禁 區 , 大 幅 縮 減 至 四 百 公 傾 , 從 以 騰 出 二 千 四 百 公 傾 的 土 地 作 為 開 發 之 用 , 不 過 特 區 政 府 至 今 未 有 完 整 的 發 展 規 劃 發 展 邊 境 用 地 。 而 一 國 兩 制 研 究 中 心 昨 日 就 發 表 「 香 港 邊 界 禁 區 發 展 策 略 」 的 研 究 報 告 , 提 出 有 關 發 展 邊 界 用 地 的 策 略 。

報 告 指 出 邊 境 用 地 一 帶 , 本 身 擁 有 接 連 深 圳 市 區 的 獨 特 地 理 優 勢 , 再 加 上 , 現 時 香 港 的 甲 級 商 業 及 金 融 用 地 嚴 重 不 足 , 因 此 充 分 利 用 有 關 土 地 , 並 且 在 有 關 土 地 中 採 取 對 內 地 人 士 特 別 的 出 入 境 政 策 , 屆 時 邊 界 地 區 將 發 展 成 為 香 港 新 的 城 市 副 中 心 。

報 告 建 議 在 邊 境 禁 區 、 新 界 東 北 「 三 合 一 」 發 展 區 中 的 坪 輋 / 打 鼓 嶺 地 區 , 以 及 落 馬 洲 發 展 走 廊 一 帶 , 劃 為 「 邊 界 特 別 發 展 區 」 , 並 且 在 「 發 展 區 」 內 對 內 地 居 民 實 行 特 別 入 境 政 策 , 方 便 內 地 人 在 「 發 展 區 」 進 行 商 業 活 動 。

由 於 「 發 展 區 」 鄰 近 內 地 , 再 加 上 有 關 的 入 境 政 策 , 較 現 時 的 自 由 行 更 加 便 利 , 因 此 香 港 的 專 業 服 務 業 、 醫 療 產 業 、 教 育 , 以 及 大 型 的 零 售 消 費 產 業 均 可 以 在 區 內 , 推 行 一 系 列 以 內 地 居 民 為 主 要 服 務 對 象 的 發 展 計 畫 , 當 中 包 括 : 設 立 大 型 的 商 業 中 心 、 私 家 醫 院 、 私 立 大 學 , 以 及 大 型 名 牌 特 賣 場 等 。

報 告 又 建 議 將 邊 境 禁 區 西 部 的 米 埔 自 然 保 育 區 , 以 及 東 部 的 紅 花 嶺 山 林 地 區 劃 為 保 育 地 帶 , 並 在 有 關 地 區 發 展 生 態 旅 遊 之 用 , 而 區 內 在 一 九 五 ○ 年 代 之 前 興 建 的 圍 村 , 則 發 展 成 為 文 物 保 育 觀 光 地 區 。

張 志 剛 就 強 調 , 現 時 邊 境 的 二 千 四 百 平 方 公 傾 土 地 , 相 當 於 整 個 港 島 的 已 開 發 用 地 , 因 此 發 展 邊 境 用 地 正 好 解 決 香 港 發 展 土 地 不 足 的 問 題 。 他 又 指 , 現 時 香 港 城 市 規 劃 中 , 主 要 的 經 濟 活 動 集 中 在 維 港 兩 岸 一 帶 , 新 界 地 區 則 以 住 宅 區 為 主 , 經 濟 發 展 一 向 較 為 滯 後 , 令 不 少 新 界 區 的 居 民 需 要 到 維 港 兩 岸 一 帶 工 作 , 除 了 使 香 港 道 路 系 統 負 荷 沉 重 之 餘 , 亦 影 響 市 民 的 生 活 質 素 。

報 告 認 為 可 以 利 用 內 地 不 斷 發 展 的 經 濟 動 力 , 推 動 新 界 地 區 的 經 濟 發 展 , 扭 轉 香 港 經 濟 活 動 過 於 集 中 在 維 港 兩 岸 , 改 善 現 時 發 展 不 平 衡 的 局 面 之 餘 , 亦 可 以 為 香 港 提 供 新 的 經 濟 發 展 機 遇 , 解 決 年 輕 人 的 就 業 問 題 。

來源: 星島

http://www.singtao.com/archive/fullstory.asp?id=20100825a10

九年大計 鬼祟諮詢 樣樣早有定案 建環珠江口灣區香港被規劃

2011年02月08日

「環珠江口宜居灣區建設重點行動計劃」寫滿令人陌生的詞彙:深港串聯濕地打造「環狀跨界綠道」、「香港港」與深圳港交織生活圈「精華區」。尚未完成諮詢的項目原來早有定案:高鐵口岸設於西九、北環線及「準高鐵」西部快速軌道落成、新界東北和北大嶼山變成新市鎮。
這個主宰香港未來九年面貌、即將納入國家十二•五規劃的堂皇大計,港府諮詢期僅18個工作天。網民痛斥港府鬼祟, facebook累積7,000多人反對香港「被規劃」。
facebook流傳80後青年「可樂」在諮詢會踩場的發言,反映網民心聲:「如果呢個 plan寫咗入國家規劃, are we ever going to say no to it?」
記者:白琳 黃偉駿 雷子樂

搞豪宅化
新界淪內地人後園

灣區建設計劃重點為「宜居」,「一環六射」的綠道其實最終指向住宅,包括「低碳住區」、被列作新市鎮的新界東北發展區及北大嶼山。計劃聲稱為不同階層提供宜居區域,但保育團體直指,計劃旨在把新界豪宅化,新界將淪為內地人的後花園。

鬧市竟變低碳住區

本港銅鑼灣及旺角空氣污染嚴重,灣區計劃卻把這些鬧市列為低碳住區,雖然港府尚未就新界東北發展區規劃完成諮詢,北大嶼山發展更未展開諮詢,但文件圖表已把兩者清楚列為新市鎮,「依託區域公交網,適度提高公共交通通道沿線及網站周邊地區土地開發強度」。
新界東北發展關注組成員陳劍青質疑,港府未完成諮詢就把上述內容寫進十二.五規劃,意味現存的非原居民村及鄉郊環境勢遭殲滅。計劃方向更與規劃署早前建議的區域發展策略不謀而合,即在新市鎮提供私樓,吸引往返內地的流動人口,無視港人住屋需要;流動人口一旦進駐古洞北等新界北私人住宅,隨着北環線落成,可帶挈福田的房地產市場,進一步催谷兩地樓價,最終也是港人受害,「香港規劃唔係從實際需要考慮,原來只係『被規劃』棋局其中一步」。

好大喜功
交通網絡埋單襟計

灣區計劃另一重大爭議,是香港與珠江口各城市的交通網絡一體化。一直研究本港運輸與旅遊政策的保育人士林鴻達批評,計劃中部份鐵路網絡,如港深西部快速軌道,仍只停留在構思階段,「但家講到一定要起,到時又花幾百億,係咪香港人埋單?」

高鐵口岸設於西九

灣區計劃其中一個建設重點,是建立中港綠色交通網絡,以公共交通與慢行系統為主。在粵港澳三地部門公佈的規劃圖上,除了已獲立法會撥款669億元的廣深港高鐵香港段,還有仍在構思階段的港深西部快速軌道,以及連接落馬洲至錦上路一帶的北環線。另外,高鐵口岸將設在西九總站。
規劃署副署長凌嘉勤稱,整個交通系統以低碳發展為方向,故此以鐵路作為主要交通工具;北環線已討論多時,屬本港長遠發展方向。
尖碼之聲成員林鴻達批評,連接赤鱲角機場至深圳國際機場的港深西部快速軌道毋須興建,因旅客已可經海天航運碼頭或乘直通巴前往深圳機場,而且快速軌道只屬準高鐵級別,即每小時僅160公里,「比家可以快幾多?」他指出,政府加強鐵路網絡會大大提高內地旅客人流,但沒有配套去改善計劃中的觀光點,如大澳及龍躍頭等,勢必破壞當地的歷史建築。

適得其反
築綠道恐破壞郊野

「沉淪的國土」裏,珠三角原來擁有「齊全的森林、濕地、海洋三大生態要素」。根據灣區規劃藍圖的描述,廣東省政府會將內地流行的「綠道」網(類似郊野單車徑)伸入香港,勢要「盡早實現五條跨界綠道」、「探討方便綠道使用者便捷通關的措施」,令人質疑中港邊界會否消失、過度開發道路會否破壞香港郊野?
當局要在灣區建650公里的跨界綠道,香港段長135公里。其中一條「侵入」香港的綠道,會經沙頭角口岸與香港的遠足徑、單車徑連接。公民黨副主席黎廣德曾向港府官員了解,「佢哋都唔係好知綠道係乜」。他認為,修築綠道可能會令人流大增,反而破壞環境,「要諗清楚修綠道係為咗保育定係純粹搞旅遊」。

埔納入省立濕地公園

新界東北關注組召集人陳劍青擔心,串聯單車徑是否意味邊界消失?規劃署副署長凌嘉勤稱,綠道網內只是生態上沒有中港界線,行政上仍然有邊界劃分。
內地要將香港紅花嶺郊野公園納入省立森林公園體系,但紅花嶺郊野公園的劃分範圍一直被居民反對。內地還表示要「維育」香港米埔,將之納入省立濕地公園體系。此外,旺角、銅鑼灣、中環會成為低排放區,專營巴士要達歐盟四期標準才可駛入。

有口話人
唐英年玩閉門造車

統籌粵港合作的政務司司長唐英年(圖),處理關乎香港未來的灣區規劃,全程閉門造車,激起民憤。立法會議員何秀蘭批評,所有涉及跨境合作的議題經特區政府處理,都變成諮詢黑洞,港人無從參與,類似的跨境合作恐影響香港法制。消息人士稱,灣區規劃其實只是第一步,「融合終章」是要建立「港深一城」,專攻金融與高科技。

港深一城恐損法制

去年3月展開研究的灣區規劃,大方向源於09年發表的《大珠江三角洲城鎮群協調發展規劃研究報告》。這份報告其實已主導了香港未來30年的終極規劃,內地的目標是要建立「港深一城」和「珠澳一城」,前者發展金融及高科技、後者發展旅遊休閒。基本上,香港人對區域發展失去「話語權」。
何秀蘭批評,由 CEPA、前海發展到灣區規劃,港府從沒公開原裝的協議文本,今次的灣區諮詢更是急急拍板,「驚死畀市民知佢做緊諮詢」。她擔心,若港府把關不力,接踵而至的跨境規劃、基建會逐漸將內地法制引入香港,例如高鐵一地兩檢或在西九總站實行。她指出,港深融合是大勢所趨,但要留意「真正嘅邊界唔係深圳河,而係兩地法制」。
規劃署副署長凌嘉勤稱,灣區規劃仍在構思階段,非已落實,當中具爭議性的部份,例如西九口岸,「只係劃住先,仲可以改」。他強調,涉及本港的發展計劃全由港府自行制訂,日後推行會跟足本港規劃機制。

超假諮詢
讚好留言才獲刊登

關乎香港、澳門、深圳、廣州、珠海、東莞、中山七地,影響2,520萬居民生活的灣區規劃,公眾諮詢期不足一個月(實際上僅得18個工作天),本周四結束,相關網站設置留言板,但香港網民投訴無法留言,指是不折不扣的超級假諮詢。
灣區規劃網站上載一份約45頁紙的公眾諮詢稿,內有多幅關於交通、濕地資源、古蹟分佈等規劃圖,透露香港的環保、基建、房地產發展,但規劃圖很模糊,公眾只能隱約窺探香港將如何「被規劃」。
規劃署上月29日舉行一場公眾論壇,但只得專業人士獲邀出席,小市民蒙在鼓裏。規劃署副署長凌嘉勤表示,由於公眾太多誤解,稍後會安排多場討論會釋除疑慮。
此外,有網民在相關網站發表意見,留言卻無法顯示。成功顯示的留言一面倒讚好,如「精神為之一振,民生福祉已成為政府實實在在的合作行動」、「轉型升級到幸福廣東」等。

來源: 蘋果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10208/14950039

地從何來? 解2100公頃土儲之謎

2012-9-27

【經濟日報專訊】港府手握的2,100公頃住宅用途空置土地,近日成為東北發展爭議焦點,質疑當局要紓緩土地不足而在東北收地的說法。空置土地及用途規劃並非一條簡單數字題,要市民信服,當局先要解開「2,100之謎」!

發展局局長陳茂波上周提到,港府有2,100公頃空置住宅土地,當中1,200公頃屬「鄉村式發展」土地,可用作建低密度住宅,包括丁屋。此言一出,令到反東北發展的人士及組織大為不滿,質疑當局在東北收地發展的迫切性,以及土地的分配是否合理。

逾半留鄉村發展 包括丁屋

當局之後解畫,1,200公頃並非只用作丁屋,但並沒有交代丁屋比例佔多少。但指扣除這部分後,再扣掉斜坡及道路等,全港可供建住宅的土地其實不足400公頃。

究竟是2,100、1,200、抑或400公頃?這幾個數字經過連日來不同演繹,已令不少市民產生混亂。當局手握土地儲備的最齊備資訊,而東北發展計劃至今,涉及多方持份者及多方利益糾纏,若要消除執行上遇到的阻力,必先要取得市民支持,而「有地抑或無地」這基本疑團,不可不解:

1. 丁屋究竟要多少土地?

東北發展計劃可提供167公頃住宅用地,但當局指1,200公頃政府土地大部分是給予原居民建丁屋,然而卻未交代所佔當中比例,語焉不詳,部分市民因而對「不夠地」之說有疑問,不難理解。

根據立法會資料,城規會過去5年共審批413宗丁屋申請,興建557間丁屋,涉及土地面積為8.9公頃,與1,200公頃之數比較,相距懸殊。1,200公頃的土地中,扣除丁屋後還有多少?

城規會成員、候任立法會議員盧偉國便指出,新界各村代表該當了解該村的未來丁屋需求,當局也有與他們有聯繫,應不乏有關資訊,宜向市民詳細交代,否則難以釋除疑慮。

2. 剩下的鄉村式發展土地,可否改用途?

1,200公頃的鄉村式發展土地,若扣除留予丁屋土地,其他可否改變用途,改為興建較高密度的住宅,令更多市民受惠?

根據現行制度,當局確實可這樣做,申請改變用途。不過,城規會成員許智文表示,政府若要更改某地的土地用途,須先作公眾諮詢,然後遞交予城規會,城規會收集意見及進行評核後,之後交予行政會議審批,過程須半年至一年,還要化解阻力,包括附近居民擔心阻擋樓宇景觀等。

若然這批鄉村式土地零零碎碎,須逐一遞交到城規會更改用途,每宗申請動輒需時一年,若然再遭反對,可能拖得更久。故此,1,200公傾看似龐大,但並非可單從數字便推論其可建房屋的可行性。

從這方面來看,港府在東北大規模收地,有其好處,包括有更高效率的規劃,可於整片大面積土地上,遷移大批人口,發展為具良好住宅及商業規劃的新市鎮。這比起發展零碎土地,最終耗費大量人力時間才建成單幢樓,受惠的人數又少,固然有所差別,但若公眾一直未能獲知當局對於這1,200公頃的盤算,又談何理解?

收地發展新市鎮 效率更高

3. 荒廢官地為何不用?

市民質疑港府是否鬧地荒,另一原因是近年屢次揭發當局沒有善用市區官地的個案。申訴專員早前便曾批評,一塊原本於93年租予團體辦戒毒中心的土地,17年原封不動,至2010年才被收回。

此外,自03年起,本港有95間學校停辦,但至今年6月,只有其中49間交還政府,其餘用地是否可建屋?

當然,這批用地可能面積細小,向城規會更改用途需時,又或者位置偏遠,難以發展。可是這些難題,當局需要向市民交代清楚,方可釋除疑慮。

不過,如今市民對政府信任度大跌,「真係無地?」已成為部分市民對土地發展政策的疑問,不止東北發展,即或日後的填海計劃,也會被利用作為反對的「武器」。這個兩難局面不解,相信面對的挑戰將會陸續有來。

港府預留1200公頃土地作「鄉村式發展」,惹起市民質疑在新界東北收地的迫切性。

 

來源: 經濟日報

http://hk.news.yahoo.com/%E5%9C%B0%E5%BE%9E%E4%BD%95%E4%BE%86-%E8%A7%A32100%E5%85%AC%E9%A0%83%E5%9C%9F%E5%84%B2%E4%B9%8B%E8%AC%8E-230000717.html

文件證林鄭推行深港融合

2012年09月25日

【本報訊】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連日來否認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計劃是「深港融合」,更狠批有關說法「子虛烏有」。但本報翻查立法會文件發現,林鄭月娥近日的否認才是「子虛烏有」,資料顯示,除了新發展區,蓮塘/香園圍口岸工程諮詢、落馬洲河套區等項目的諮詢文件,都寫明「深港融合」的魔鬼細節,全提到發展是要促進跨境經濟活動及中港兩地融合。
林鄭月娥任發展局局長期間,一直大力推動中港融合,推出多項中港基建發展、土地規劃。
林鄭剛就任發展局局長時就推出新界東北發展計劃首階段諮詢。翻查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的資料發現,新發展區的諮詢文件指出,跨境活動日趨頻繁,要善用新發展區策略性的地理優勢,促進跨境經濟活動,及中港兩地的融合。

倡與珠江口交通一體化

當時由規劃署牽頭的「環珠江口宜居灣區建設重點行動計劃」公眾諮詢,也是林鄭的重點工作。該計劃在前年底進行諮詢,將香港與深圳、珠海七地串連規劃。新界東北發展區已被標示為新市鎮,將香港與珠江口各城市交通網絡全面一體化。

來源: 蘋果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925/18024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