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英割地賣港

2012年08月22日

 

【本報訊】上任未夠兩個月的特首梁振英,已急不及待策動中港一體化大計。梁的智囊組織一國兩制研究中心透過左派報章「放風」,透露政府計劃在邊境開放禁區上,設立容許內地人免簽證入境的「邊境特區」,並將新界東北三個新發展區併入邊境特區或變成「附庸區」,為邊境特區提供商業、居住和消閒等配套功能,整個區域面積達3億4,300萬平方呎, 相等於半個香港島。民間團體炮轟梁振英將香港土地「割讓」給大陸,破壞一國兩制,出賣港人。
記者:黃偉駿 梁德倫 王家文

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規劃如箭在弦,與此同時,本港邊境禁區未來兩年內將陸續開放,預計釋出2,400公頃、相當於24個銅鑼灣的大片土地。中共喉舌《大公報》昨刊出梁營智囊、一國兩制研究中心助理總研究主任方舟的專訪,大談「邊境特別發展區」計劃。

邊境特區享特殊政策待遇

方舟透露,香港在未來五年內,會把開放的邊境禁區打造成「邊境特區」,重點發展高科技產業及零售業,並容許內地人免簽證進入邊境特區購物消費,及在保安、交通方面享特殊政策待遇,料可帶來上千萬內地人流;而近日鬧得沸騰的新界東北發展區,則可為邊境特區提供住宅配套,預計可容納15萬人口。文章又引述消息人士指,計劃涉及免簽政策,需要中央審批,預料會由港澳領導小組負責協調。
一國兩制研究中心早在2010年8月已曾發表「香港邊界禁區發展策略」研究報告,提倡中港一體化。該報告由方舟領導的小組撰寫,建議內地人可免簽證在邊境特區逗留七天,並提出要在邊境特區與本港其他區域連接的邊界增設口岸,應付邊境特區的內地旅客前往本港其他地區的需要。
報告當時又建議,將新界東北三個新發展區與邊境特區一同規劃,其中坪輋/打鼓嶺併入成為「邊境特區」一部份;而粉嶺北及古洞北,則改變成儼如附庸區的「配合發展區」,為邊境特區提供商業、住宅及消費等功能。邊境特區連同三個附庸區總面積近3,200公頃(約3億4,300萬平方呎),相等於近半個香港島。本報昨致電一國兩制研究中心聯絡方舟,至截稿前未有回覆。
政府最新公佈的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諮詢文件中,也透露整個規劃是配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方向,包括將坪輋/打鼓嶺內36公頃的特殊工業區,發展檢測及認證、創新科技及環保產業等。發展局昨表示,現時未有擬定計劃設立邊境特別發展區。

「表明一國兩制毋須存在」

政府大力發展新界東北,數以千計生於斯,長於斯的非原居民慘成犧牲品。坪輋村民代表李葆恆批評,整個計劃是荒謬絕倫,不合情及不合理。
反對香港被規劃行動組成員陳劍青指,該計劃構思將整個邊境禁區及新界東北的規劃變成滿足內地人需要及消費,完全沒有顧及本港真正有需要的產業,也沒有照顧低下階層需要的經濟模式。
他炮轟港府若落實成立邊境特區,「其實係將香港一部份土地割畀內地殖民,如果呢種內地人可以自出自入嘅模式出現,已經間接表明咗一國兩制毋須存在」。時事評論員林和立認為,邊境融合變相令特區的地理範圍減少,令人擔心香港加速大陸化,在政治和文化層面削弱一國兩制。他稱發展邊境經濟「未知係咪一定好事」,因為開放自由行後已炒高本港樓價,負面影響也逐步浮現
時事評論員劉銳紹表示,港府須小心處理免簽證事宜,坦言本港邊境禁區已成「深圳後花園」,變成「特區中的特區」。他贊成中港兩地經濟融合,「但政治唔需要結合,一定要緊守」,且前提是在邊境發展的醫療、教育等產業需以港人為依歸,「如果只係照顧內地發展同利益,係另一種失衡,大家要打醒十二分精神」。

來源: 蘋果日報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first/20120822/16625211

Leave a comment